 【515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】拒絕高利誘惑,遠離非法集資 文章來源:鶴崗公安關注 近年來,非法集資案件逐漸增多,面對手段多樣的非法集資,一定要增強法律意識、風險意識,端正心態、理性思考和分析,理性選擇理財產品。要懂得“天上不會掉餡餅”、“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”這個道理,準確識別非法集資行為,深刻認識非法集資的嚴重危害,遠離非法集資,保證自身資金安全。 Q1什么是非法集資?

非法集資,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,向社會公眾(包括單位和個人)吸收資金的行為。 Q2 非法集資的基本特征 非法集資行為需同時具備非法性、公開性、利誘性、社會性四個特征要點。 01 非法性 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。 02 公開性 通過媒體、推介會、傳單、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。 03 利誘性 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、實物、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。 04 社會性 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。 Q3 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有哪些? 01 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編造“天上掉餡餅”“一夜成富翁”的神話,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。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,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,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,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,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。 02 編造虛假項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,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、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,編造各種虛假項目,有的甚至組織免費旅游、考察等,騙取社會公眾信任。

03 虛假宣傳造勢 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,聘請明星代言、名人站臺,在各大廣播電視、網絡等媒體發布廣告、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、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、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,制造虛假聲勢。 04 利用親情誘騙 有些傳銷非法集資的參與人,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,不惜利用親情、地緣關系,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,拉攏親朋、同學或鄰居加入,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,集資規模不斷擴大。 Q4 非法集資的危害及法律責任?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,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,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。 非法集資不可持續,犯罪分子通過欺騙手段聚集資金后,揮霍、浪費、轉移或者非法占有,參與者很難收回資金,此外,非法集資嚴重干擾正常的經濟、金融秩序,極易引發社會風險。

按照刑法規定,從事非法集資可能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者集資詐騙罪。非法吸收公眾 存款與集資詐騙都有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的行為,從表面上看有一定的相似性,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,而集資詐騙的行為人主觀上則具有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資金的目的。 鶴崗公安提醒您 拒絕高利誘惑,遠離非法集資! |